第一义高无上的真理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善知识!无无
第一义:高无上的真理。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善知识!无,无的是什么?念,念的又是什么?所谓无,是没有差别对立的二分之相,没有执迷尘世之心;所谓念,是心念与佛性相一的自我本性,真正的如来佛性是心念的本体,心念是真如佛性的效用。真如自性生起的念,不是眼耳鼻舌能生起的念。真如佛性是自我本具的自我之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如果没有自性,那么眼睛、耳朵等六种感觉器官会立即坏死。
善知识!自我真如本性生起心念,六种感觉器官虽然能看见、听到、觉察、了解,但不被外在一切事物现象所侵染,真如本性就是永恒自在的,所以佛经上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赏析与点评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悠闲散步,忽然有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出现,用棍子打了他一下就跑了。朋友要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他,不让他去报复。朋友觉得很奇怪,就问“难道你怕这个人吗?”苏格拉底说:“不,我绝不是怕他。”朋友又问:“那么人家打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着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踢它一脚吗?”朋友点点头,就不再说什么了。
苏格拉底可谓“善分别”的典范,以智慧如实观照愤世嫉俗青年的真实面貌,才能在受到棍棒袭击时仍保持平和的心态。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惠能所说的“无念”,不是断一切念想,而是断除眼耳鼻舌所能生起的分别之念,使真如自性起念。惠能解释说:“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自性一旦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坐禅品第五
本篇导读
《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就是通过“守一”(系心一境)的方法制服我们的散乱心,就是“守心”,从而获得“不动心”。问题的关键是,在《楞严经》中,佛陀引导阿难从身内、身外、潜于眼根等七处去找心,还是不得其心。原因很简单,心原本就不是实体之物,而是随缘而变化,“守心”守何物?!如果不能觉知这一点,“守心”往往变成“着心”,一味枯坐。这正是惠能所批评的,“若言着心,心元是妄”。在本品中,六祖惠能提醒大众,“守心”并不代表无心,而是“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换而言之,“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与般若智慧打成一片,方能明心见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松鼠竟能与响尾蛇抗衡 松鼠传奇[图]
- 摽(biào)赶走 稽首磕头再拜拜两次“稽首再[图]
-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因为它是西汉礼学家戴圣选辑编定的共四[图]
- 谓鬼神之无知不应祈福;谓鬼神之有知不当为非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图]
- 再说他们“奇”在何处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一肚皮温柔心肠[图]
-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图]
- 经七,倒言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故阳山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人[图]
- 勤励勤劳奋勉 三轮体空亦称“三轮清净”《般若经》等所说修菩萨[图]
- 晋国杀了它的大夫赵同、赵括秋七月天子派遣召桓公来赐给成公爵服[图]
- 陈列倡唱灵神灵此指巫女偃蹇高贵一说仪态之繁盛姣服美丽服装五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