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谷: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有词集《山谷琴趣外篇》等。
] “池塘”句: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 “空梁”句:出自薛道衡《昔昔盐》:“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 “谢家”二句:出自北宋词人欧阳修《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 “酒祓”二句:出自南宋词人姜夔《翠楼吟》:“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问“隔”与“不隔”的区别,答:陶渊明、谢灵运的诗不隔,颜延之的诗就稍微有些隔了;苏轼的诗不隔,黄庭坚的就稍微有些隔了。“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它们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不隔。词的情况也是这样。以某一人的某一词为例,如欧阳修《少年游》乃是咏写春草的名篇,其上阕说:“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每句话写的都好像就是眼前所见的景象,这样写出来的景象就是不隔。后来写到“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使用了典故,就不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了。姜夔《翠楼吟》中如“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数句,也同样真切自然,读来便不隔了。而如“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这样的句子,就显得隔了。但需要强调的是,南宋词即便是那些被称为不隔的地方,跟五代北宋的词相比,也依然会有浅深厚薄的区别在的。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七十八则。王国维在第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则的基础上,正式提出“隔与不隔”之说,并对隔与不隔的基本理论内涵予以总结。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手稿原文开头是“问真与隔之别”,后来在手稿中将“真”改为“隔”,在原“隔”字前插入一“不”字。质言之,“不隔”的本义在王国维而言就是“真”,或许是“真与隔”的说法在话语上过于平常,故改为“隔与不隔”。从修改痕迹来看,王国维很可能在书写一列之后,就已经意识到原理论话语欠缺力度,因此将“真”改为“不隔”了,从第二列开始,便没有再出现“真”字了。再有,手稿原文解释“不隔”为“语语可以直观”,后将“可以直观”四字改为“都在目前”。所以“不隔”与“直观”的关系,也有考量的空间。
在王国维的观念中,无论是写景、咏物,总以真切鲜明、直接可感、自然活泼为旨归。不合此旨便是隔,合乎此旨便是不隔。隔与不隔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
王国维仍是先从诗人或诗歌说起,则词之隔与不隔乃是从诗歌创作现象中推衍到词体之中的。但王国维论诗只分“不隔”与“稍隔”两类,并没有举出“隔”的诗人或诗句。而且其论不隔分别从诗人和诗句两个层面来举证,而论稍隔,则没有举出具体诗句。其举例论证似欠周延。说陶渊明、谢灵运、苏轼之诗不隔,本身就嫌绝对,因为一人之创作形态必然是多方面,以“不隔”概之,至多只能说是从主体方面着眼的。同样,说颜延之、黄庭坚之诗稍隔,也不免简单化了。“池塘”、“空梁”两句之所以被王国维视为“不隔”之典范,原因就在于这两句写直观之景与即兴之感,而且将其表现得自然生动,如在眼前。
分析诗歌中的不隔与稍隔,只是为词之隔与不隔作一理论铺垫而已。但王国维进而论词时,论述方式其实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从对诗人的总论和对诗句的单一分析,转变为对同一首词从结构上分析其隔与不隔的彼此关系。如其分析欧阳修的《少年游》、姜夔的《翠楼吟》都是如此。《少年游》中“阑干”至“苦愁人”数句,《翠楼吟》中“此地”至“萋萋千里”数句,都是直接写出眼前之情景,读者不必作过多联想,即可从文字而直接进入作品描写的情景之中。而《少年游》中“谢家”两句,则分别使用了谢灵运和江淹的两个典故,《翠楼吟》中“酒祓”两句,虽非用典,但用意曲折甚至带有一定的抽象化的倾向。读者要明白欧阳修和姜夔在这些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就需要对其中典故或用意曲折之处细加钻研之后,才有可能明白其宗旨。如此周折,就失去了诗词直接予人以感动的艺术魅力。手稿原来在此则书眉补写了数句:“以一人之词论,如白石咏蟋蟀‘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便是不隔。”后将其整体删除。大概是作为“不隔”的例证,其语言尚有比较明显的修饰痕迹,未能尽当“自然”二字。
王国维其实是将北宋与南宋大别为“不隔”与“隔”两种类型的,其推崇北宋、贬抑南宋的部分原因即在此。所以他在分析南宋“不隔”之例的同时,也不忘将南宋的“不隔”置于北宋的“不隔”之下,说其间有浅深厚薄之区别。王国维对自身理论的坚守,真是在在可见。
四一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